李从嘉率领着疲惫但依旧斗志昂扬的大军,退回了朱仙镇。
尽管这十余日来麾下兵马经过连番血战,人数不足一万五千人,但他们累计攻破敌军超过四万,士气高昂。
选择朱仙镇作为临时据点,一方面是为了借助其天然的地理优势,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引诱柴荣回师救援汴京。
此时的朱仙镇大营内,数以万计的俘虏被驱使着搬运泥土。
张璨、秦再雄等将领则四处劫掠周围村镇,获取粮草、铠甲和弓弩,堆积如山。
夜幕降临,烛火在营帐中摇曳,众将围坐在一起,商议对策。
秦再雄首先发言:“咱们这朱仙镇真是好地方,北面是个三叉河口,我已毁了桥梁,敌军难以渡河;南面是高坡,我们已经垒起土墙,并安排了弓弩手伏击,也算占尽地利。”
梁延嗣轻叹一声,表达了忧虑:“可是现在才三月份,正值枯水时节,眼前这个河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挡住周军的步伐。”
李从嘉沉思片刻后回应:“北方人士不善水战,黄河距离此地也有百里之遥,而涡河与运粮河已经是这片区域较为宽阔的河流。能够阻止大军直接跨越过河,对我们来说已是不小的胜利。”
马成达略显遗憾地说:“只可惜现在是枯水时节,若是此地离黄河近一些,我们掘开黄河,用水淹汴京城的方式,必定可以一战取胜。”
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,因为大家都知道,在目前的位置上,黄河远离他们,无法利用水淹城池的办法进行战术上的突破。
周围的武将们,经过多年大战的洗礼,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战略眼光,对地形和水流的理解也有所提升。
然而,当前的情势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一看似美好的设想。
众人陷入了沉默,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。
李从嘉心中轻叹口气,心道:“黄河在宋朝时期曾改道靠近汴京,南宋时期甚至为防御金兵而人为决堤,导致黄河泛滥,多次淹没开封。但是这些历史经典之战对于当下的局势并无实质性的帮助。”
最终,大家都摇了摇头,熄灭了这个想法。
夜晚的营帐内,气氛凝重,每一位将领都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在这不利的条件下,寻找转机,并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。
张璨挠了挠自己钢针般的胡须道:“怕什么,有主公坐镇,来多少周军我杀多少,看看他们头硬,还是我的斧头锋利。”
众人哈哈一笑,张璨胆大,但也正如张璨所说,众人都知道,接下来就是一场场硬战要打!
李从嘉道:“坚持十日,咱们拖到柴荣返程!他也不会有太多的耐心了。”
说到此处,李从嘉看着寿州城方向。
希望和大唐第一守将刘仁赡,完成这场超越空间限制的联手作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