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想法太大胆了。
这些桶,锈蚀、变形、里面残留的污物更是五花八门。
直接用来装精密设备用的高品质润滑脂?那不是开玩笑吗?等于自砸招牌。
可如果……如果能找到一种办法,把它们彻底弄干净呢?
除锈。
整形。
最关键的,是内壁处理。
怎么确保修复后的桶壁,不会污染润滑脂?形成一层稳定、惰性的保护膜?
他的脑海里,瞬间闪过【基因图鉴】解锁蛞蝓信息时,获得的那条知识片段——【表面活性剂与惰性保护膜形成原理(初级)】。
可行!或许真的可行!
他立刻行动起来。说干就干!
从那堆废桶里,他挑出几个看起来损伤不算太严重、容量接近二百升的旧铁桶。
虽然外表惨不忍睹,但至少结构还算完整。
找来水管,接上一个简易的喷头——这是他之前自己捣鼓的高压水枪替代品。对着桶内部,反复冲刷。
油污、泥垢、不知名的残留物,被强劲的水流冲击下来,汇成浑浊的污水流走。
冲洗干净后,是除锈。
他翻出之前买的一些化学试剂,小心翼翼地按照比例调配。
酸性除锈液散发出刺鼻的气味。他戴上厚厚的橡胶手套,用长柄刷子蘸着除锈液,仔细涂抹桶的内壁。
嘶嘶的轻微声响传来,铁锈在酸液的作用下,开始溶解、剥落。
处理完一个桶的内壁,他又用清水反复冲洗,直到流出的水变得清澈。
对于桶壁上一些轻微的凹陷和变形,他找来锤子、垫块,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。这需要技巧和耐心,既要恢复形状,又不能破坏桶的整体结构。
汗水顺着额角流下,他毫不在意,眼中只有手里的工具和眼前的旧桶。
最关键的一步来了——内壁保护膜。
他回忆着【表面活性剂与惰性保护膜形成原理】的知识,结合现实中能找到的廉价材料。
松香,加热融化后能形成一层硬膜。
桐油,干燥后防水耐腐。
还有库房里找到的一些不知名的树脂块。
他像个古代炼金术士,在几个破烧杯里反复试验,调配着比例,观察着混合物的性质。
加热、搅拌、冷却、测试附着力、测试耐油性……
失败了几次。有的涂层太脆,一碰就裂。有的气味太大,久久不散。有的根本无法均匀附着。
但他没有放弃。
终于,一种以松香和某种改性树脂为主,添加少量桐油和其他助剂的混合涂料,达到了他的初步要求。
颜色是难看的黄褐色,但涂刷在处理干净的铁皮上,加热烘烤(他用喷灯小心地进行局部加热)后,能形成一层光滑、致密、略带弹性的保护膜。
用手指刮擦,很牢固。
滴上几滴润滑脂样品,也没有发生溶解或变色的迹象。
成了!
他立刻将这种“土法”涂料,均匀地涂刷在第一个修复好的旧桶内壁。
然后小心地进行烘烤处理,确保涂层完全固化。
一个小时后,第一个“再生”油桶诞生了。
外面看,依旧是个不起眼的旧铁桶,甚至还带着敲打修复的痕迹。
但打开桶盖,内部焕然一新。
干净,光滑,闻不到铁锈味,只有一股淡淡的松香和树脂混合的气味,很快会散去。内壁那层黄褐色的保护膜,在光线下泛着油润的光泽。
成了!真的成了!
李向前拿起一个修复好的桶,掂量了一下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。
成本!几乎可以忽略不计!
他立刻投入到后续的修复工作中。清洗、除锈、整形、涂刷内膜、烘烤……一套流程下来,越来越熟练。
最后,他找出之前准备好的油墨和刻好的简易模板,在每个修复好的桶身上,印上白色的“前进牌工业润滑脂”字样,以及简单的型号和生产日期。
字迹或许不够精美,但清晰、统一。
看着一排排修复完成、贴好标签的“新”油桶,虽然外表依旧朴素,甚至有些寒酸,但它们整齐地排列在那里,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包装问题,以一种近乎匪夷所思的方式,被他硬生生解决了。
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