凯瑟琳恢复了身份,林知织和欧阳闵也不藏了,承认是她的侍女和守卫。
喝了点水,有人送来自己珍藏的食物。那是一块干掉的腊肉,色泽虽然不太诱人,但是切开来香气十足。
凯瑟琳将这块肉退了回去,坚持和民众们一起吃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普通食物。
“如果能在里面找到一颗糖或者一块完整的蛋糕,那也是你们的。贵族不应该掠夺平民的私产。”
“在我还没有嫁给皇帝陛下时,我也曾过过两年的清苦日子,那时,我也不得不为吃食奔波。我很理解,并且坚决扞卫你们的劳动所得。”
凯瑟琳强撑着身子的一番话语,又感动到了不少人。林知织扶着她,深刻意识到了所有话果然都有两面性。
凯瑟琳的确过了两年苦日子,但那是因为第一任丈夫去世,公公舍不得归还她的嫁妆,又纠结该不该让小儿子去娶她。
这一拖一耽搁,当时凯瑟琳既没拿到嫁妆,也没有嫁给现在的国王陛下,不得不过了一段苦日子。
对了,那笔嫁妆的数额差不多是整个国家的两年财政收入。
但是在凯瑟琳的一番话语之下,她差不多快把自己也描述成从贫民窟里走出去的坚毅王后了。
Hello,宝宝们,沉寂了几天的历史聊天室又开讲了。
上次我们提到了阿拉贡的凯瑟琳,重点讲了,她没有生出儿子,被国王强行离婚。然后顺势提了一嘴,她的女儿玛丽发动政变,成为了英国第二任女王。[前面一个是九日女王,虽然是第1任,但只当了9天,就被迅速推翻了。]
这一次呢,我们就来简单说说,凯瑟琳不只是一个被离婚的悲惨王后那么简单。
首先她的女儿玛丽能在她死后发动政变,而且响应者极多。政变得非常顺利。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凯瑟琳的身世背景,以及她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。
前面我们提到,在中世纪啊,外嫁出去的公主所生的孩子,理论上也是有继承权的。如果没有直系男性继承权,那王位就会落到外嫁女性身上。而这个时候呢,继承权是平等的,大家都有理,就很容易为了王位发生内战。
在当时的背景下,英格兰自认为是拥有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。亨利八世出兵攻打法国,就是叫嚣当时的法兰西国王按照血脉来说还没他纯,他不仅是英格兰的王,还是法兰西的王。
亨利八世出兵攻打法国,老家被偷袭。是当时还怀着孕的凯瑟琳亲自着军装发表演讲,鼓舞军心。留在后方摄政组织守城战,打的极其漂亮,并且割掉了对面国王的头,将血衣寄给亨利,让他以此为旗帜,打赢了战争。
所以凯瑟琳在英国民众心中的声望很高。
德高望重,民众到贵族都心服口服的高。
历史上的凯瑟琳是非常聪明且善于隐忍的。
向外对民众,凯瑟琳是听话懂事,温顺忠贞,节俭度日的妻子,声望极高。
向内对国王,凯瑟琳允许亨利找情妇,但是在亨利的情妇生下了儿子,然后亨利公开声称私生子的地位时,凯瑟琳也敢直接呛声:“情妇生的儿子,再多也比不上王后的一个女儿。”
理论上啊,她不碰上亨利那个发疯到底的人,任何一个国王都没有废她的理由,凯瑟琳的一生应该是美美推女儿当女王,自己成太后。亨利早死一点,她还能垂帘听政,代掌国家大权。
但是凯瑟琳的后半生极其戏剧化。简单点来说就是,她最为强大的娘家,几乎全放弃了她。凯瑟琳的父母中,母亲好一点,可惜走的很早。父亲就是极端的偏重儿子,对所有女儿都非常冷淡,不闻不问。最经典的就是凯瑟琳的大姐姐出嫁,正逢双王唯一的儿子胡安重病。
她的母亲纠结再三后,还是选择先操办好大女儿的婚事,筹备好嫁妆,不让她被看轻。但是她的父亲就直接狂奔过去,天天陪着儿子,鼓励儿子不要放弃,在儿子死后悲伤不已,有种绝了后的悲痛。
所以在凯瑟琳的母亲死后,凯瑟琳孤立无援。她只能扮演好贤妻,利用表面的风光和在民众间的声望,稳固自己的王后地位。
但是感情不深的侄子,也和亨利屡屡作对,为了政治权益,一次又一次的放弃自己的姨母。
就像文中提到的那次战争。亨利出兵攻打法国,本来是来宣称对方王位的无效性,法兰西正统在英格兰。结果亨利到处借钱把仗打完了,好不容易赢了。凯瑟琳的侄子被法兰西国王收买,转头就以教宗的名义承认了法兰西王位的正当性。
亨利这不是妥妥的,赔了夫人又折兵。回国以后看到替他守国的凯瑟琳,那真是又爱又恨,咬牙切齿。
凯瑟琳也很懵圈,她在这里为了自己的地位,为了民众们的支持,拼着怀孕的身子上战场。转头被自己侄子刺了一刀,丈夫对她更离心冷淡。
亨利在对儿子的执念,和凯瑟琳娘家的疯狂背刺下,他最终将凯瑟琳赶入修道院,切断了她和外面的一切联系。凯瑟琳走到如今这一步,她清楚的知道,她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了。
不得不说,文中凯瑟琳的皇帝陛下的称呼,是来自于历史中凯瑟琳临终前写给亨利的绝笔信。她在里面疯狂怀念两个人曾经的美好,而且还继续祝福亨利身体健康,卑微而虔诚的称呼他为最最亲爱的皇帝陛下。
你说凯瑟琳对亨利有没有爱?蠢作者私自揣摩啊,曾经是有一点的。毕竟亨利12岁的时候就和凯瑟琳订婚,中间历经波折,凯瑟琳一度要嫁给可以当她爹的亨利七世。
但最终,她在23岁的时候嫁给了18岁的亨利,和亨利七世比起来,亨利好歹是她看着长大,而且彼时正风度翩翩的少年郎。人心都是肉长的,凯瑟琳心里估计也庆幸过,对亨利并不讨厌,甚至期待两个人婚后的日子。
但是在凯瑟琳临终前,她的话语更像是在给自己的女儿玛丽铺路。因为在此之前,她和亨利的关系闹得非常僵,亨利甚至逼她穿很硬的衣服,声称如果她不服软,就永远不要从修道院里出去了。
一个并不是纯柔弱,而是柔中带刚,有自己主见,很能隐忍的女子。在临终前的两封信,一封是给亨利怀念青春,顺便疯狂祝福他,话语之间极其柔顺虔诚。另一封则是给背刺了自己的侄子,除了说自己过得有多么惨,病的快死了,也是既往不咎,但是请对方多多照顾自己的女儿玛丽。
不得不说,凯瑟琳最后这招很强。得知她的死讯后,亨利沉默良久,有野史流言说他哭了。在凯瑟琳下葬的当天,仗着肚子上位的安妮莫名流产了一个成型的男胎。宫廷里又有闲话,说安妮穿着黄色的裙子是对凯瑟琳的炫耀。国王很不高兴。
而民间在得知凯瑟琳的死后,不肯按照官方宣布的威尔士王太妃的称号,仍旧称呼她为王后,并且议论连连。
我看后续有人分析,说凯瑟琳的死,让安妮之前顶着的朱砂痣光芒消散。
亨利不可能承认是自己的错误,他将失去凯瑟琳后民众们的怨言,贵族的不满,以及可能的心里存在着一点点的悲伤,全部转到了曾经为之对抗整个世界的安妮,并在之后迅速将安妮推上了断头台。
而凯瑟琳的女儿玛丽,则是由凯瑟琳的侄子保住了生命安全,并且顺利继承母亲的政治遗产,以及民心民望。在亨利拼了六任妻子,换来的儿子早夭后,她迅速发动政变上位,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号。
所以有人认为,凯瑟琳临终前留的两封信。恰恰证明,她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温顺。相反,凯瑟琳很坚韧,非常懂人心。她反正快死了,演一波深情,能让亨利记一会儿是一会儿,爱屋及乌,对玛丽也不会太差。
[但是,亨利狗到底了,禁止玛丽参加凯瑟琳的葬礼。这反而更加成全凯瑟琳的名声,让人觉得她遇人不淑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