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好消息到了杨若晴的手里。
她收到了大安的家书,一口气看完,她忍不住笑了。
这个臭小子,跟谁学的啊,竟然还学会卖关子了,已经在回家过年的路上了,却还要她先莫吱声,说是要给爹娘他们一个惊喜。
收起了信,杨若晴开始在心里喜滋滋的筹划着过年要弄那些吃食了,因为大弟弟要回来了,她突然就变得格外的有斗志和动力来筹备这一切。
兴匆匆的去了对面的孙家,跟大孙氏那边打过招呼,这两天要是杀猪,整副猪的肠子都给她留着,她要用来灌香肠。
然后又去了骆家老宅那边,跟骆铁匠商量起毛塘捞鱼的事。
趁着这腊月日头好,是制作酒味腊鱼的好时节。
过来探望孙氏的时候,看到孙氏依旧消瘦的面容,杨若晴差点冲动下就说出大安要回来的事了。
但一想到大安在信中千叮咛万嘱咐,让她不要说,她还是生生忍住了,不在乎这两天,快了,快到家了。
灶房门口,小花在那里剁菜准备喂鸡,杨若晴也留意到这丫头某一个恍惚的瞬间,脸上有些黯然。
武都震惊了,陛下更是气得当时就把军报扔到地上,气得破口大骂。
原本是打算派遣太子齐星云前往西南平乱,但大辽那边又开始蠢蠢欲动。
到了冬天,北方一些游牧民族没有物资过冬,又开始对大齐边关的百姓烧杀抢掠了。
陛下下令,调遣太子齐星云去了北方镇守北大门,西南那边,便点了姐夫挂帅。
“小安确实有血性,十四岁便投军,是我的好弟弟!”
大安抚掌,眼中光芒大盛,脸上更是溢满了自豪。
孙氏原本还想跟大安这边诉苦一番,听到这话,傻眼了。
最后,孙氏满腔的无奈只能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,“罢罢罢,你这么说,你姐也这么说,你爹也是这么说,这么看来,咱家就你娘我扯后腿呀,算了,只要你们觉得乐呵,随便你们做啥好了,娘不管了,也管不了。”
本书来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