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轩阁 > 历史军事 > 大明略 > 第319章 逼上绝路(上)

第319章 逼上绝路(上)(2 / 2)

此刻,恐怕早就躲得远远的。

请到仲逸屋中的,是都察院的两名御史,老御史。

说老御史,主要是他们年纪大,在都察院的资格比较老。

而且,人也比较‘硬’,就是私下被称为‘愣头青’的那种。

这种愣头青,只要认定一件事,几乎会进谏到底,甚至以死相逼。

历朝历代,这种人不多见,但绝非不可见。

“二位大人耿直谏言,声名远播,仲某早有耳闻,今日能一堵风采,真是有幸”。

虽有些言过其实,但一个真正耿直铁面御史,难道,不值得人敬仰吗?

“二位大人请用茶,这是我们仲大人从自家带的”。

三人缓缓落座,程默已走了进来,一只木盘,三杯热茶,恰到好处。

有外人在,他便不再称呼仲逸为“仲翰林”,这声仲大人才是最合适的。

这小子确实够机灵,今日这事,办的确实不错。

这时,一名御史轻轻举起茶碗,端于手中,而微微摇头道:“观人与细微之处,一杯清茶,家中自带,可见仲大人处事之风严谨”。

另一名御史补充道:‘还有,仲大人办起案来,却比三法司、更有魄力’。

相当初,这二位御史,还曾参过刑部的黄侍郎,但每次都能被压下,没想到让仲逸最后给端掉了。

这也算是:殊途同归吧。

见时机差不多了,仲逸决定试探试探。

“二位大人过奖了,这茶本是仲某一个老友所赠,至于这差事嘛”。

略带遗憾,一声长叹,仲逸说道:‘承蒙圣上厚爱,我一个翰林,能被委以重任,只是这差事办的……,令人惭愧啊’。

“哦?仲大人此话何意?”。

那名御史不解道:‘听说,仲大人在与鞑靼军谈判时,义正言辞,扬我大明之威,何来一声长叹?’。

仲逸略顿一下,一脸惊讶道:“难道?二位大人最近没有听到一些传言吗?就是,关于太子太保仇鸾的?”。

仇鸾?

显然,同在京城,这二位御史,自是听过这个传言。只是初次见面,大家言语还是谨慎些。

二人对视一眼,这才反应过来:‘对啊,仲大人前些日子去大同,不就是核查仇鸾吗?’。

“正是”。

仲逸此言,几次一句------两个字,再无其他。

这时,一名御史用极谨慎的口吻道:“听说是,仇鸾贪墨了不少银子,听说,只是听说而已”。

听说而已,无非是彼此间,还不太信任而已。

这层窗户纸,还是要自己来捅破。

“俗话说,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,其实,仇鸾所涉罪名,何止贪墨银两?”。

仲逸左右望望,二位御史显然对他的话,颇有兴趣。

“据仲某此次大同之行所查,仇鸾贪功冒进,讳败为胜,将败报说成捷报。掠夺百姓财物,与强盗无异。为能做上宣大总兵、平虏将军,向朝中有人贿送财物,无耻之徒”。

言罢,仲逸发出一声长叹,差点将上的茶杯打翻。

对一个翰林院的文官来说,这已是莫大的愤怒了。

“果真有此事?老朽还以为传言不可信,却不曾想到朝中果真有奸恶”。

两名御史几乎同时起身而立:“仲大人,朝廷自有法度,仲大人既插手此事,能否为我们提供罪证一二?否则,弹劾也没有力度”。

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话。

尽管如此,仲逸却依旧面露难色道:“二位大人,都在朝中做事,想必你们知道:此事仲某不便出面,朝廷自有论断,圣上自有论断”。

“仇鸾之事,说了有些日子了,若圣上没有处置他的意思,这些留言早就被压下了”。

一名御史叹道:“如今,我们只能参他贪墨一事,至于与鞑靼的战事,圣上已嘉奖过他,怕是不好说”。

“仲某正是此意,就以此事为契机,多多联合其他同僚,共同来弹劾仇鸾。到时,其他罪证,怕是另外有人要站出来指证了”。

这种事儿,难就难在开头。

只要有人站出来弹劾,朝廷十有予,大理寺再找一两个敢于直言者,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
翰林院虽不及六部职权,但毕竟是自己所在的衙门,即便自己不出面,找两个同僚附议,也可为之。

至于内阁中,那个有分量的人物,只能找徐阶了。

徐阶身为内阁次辅,之前与他并无多少来往,要见这样的人物,只能找中间搭桥之人了。

而这个人,恐怕也只有袁若筠的父亲-----袁炜,最合适不过。

而袁炜本人,对弹劾仇鸾的态度,也至关重要。</content>

本书来自

最新小说: 高考结束去兼职,漫展摄影遇校花 清泉明月 到部队退亲,冷面军官竟是我熟人 圣诞诡异录 双重人格大佬的极致偏宠 开超跑!住别墅!我是世界白富美 斗罗,绝世之神 四合院从抗日胜利开始 大果重生将军府 快穿:渣女她总是好孕连连